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认证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军工认证网>>认证中心
武器装备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武器装备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国军标认证知识★---★武器装备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程 序 文 件

目      录
★GJB9001C★ / QB00 00 程序文件发布令 版次 1
★GJB9001C★ / QB00 00 前言 A/0 2
★GJB9001C★ / QB00 00 目录 A/0 3
★GJB9001C★ / QB00 00  文件修改控制单 A/0 4
★GJB9001C★ / QB4.2 01 文件控制程序 A/0 5
★GJB9001C★ / QB4.2 02   质量记录的控制程序 A/0 12
★GJB9001C★ / QB5.6 03 管理评审程序 A/0 14
★GJB9001C★ / QB6.2 04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A/0 17
★GJB9001C★ / QB6.3 05 设备控制程序 A/0 20
★GJB9001C★ / QB6.5 06 质量信息管理程序 A/0 23
★GJB9001C★ / QB7.2 07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A/0 25
★GJB9001C★ / QB7.4 08 采购控制程序 A/0 27
★GJB9001C★ / QB7.5 09   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A/0 31
★GJB9001C★ / QB7.5 10 交付及交付后控制程序 A/0 36
★GJB9001C★ / QB7.5 11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A/0 39
★GJB9001C★ / QB7.5 12 顾客财产控制程序 A/0 42
★GJB9001C★ / QB7.5 13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A/0 44
★GJB9001C★ / QB7.5 14 过程控制程序 A/0 47
★GJB9001C★ / QB7.6 15 测量和监控设备控制程序 A/0 50
★GJB9001C★ / QB8.2 16 顾客满意度调查控制程序 A/0 53
★GJB9001C★ / QB8.2 17 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A/0 55
★GJB9001C★ / QB8.2 18    产品测量和监控程序 A/0 58
★GJB9001C★ / QB8.3 19   不合格控制程序 A/0 60
★GJB9001C★ / QB8.4 20 数据控制程序 A/0 62
★GJB9001C★ / QB8.5 21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A/0 64

 


文件控制程序
1.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质量体系文件、技术文件的编制、批准、使用、修改、识别、发放、保存、作废等基本管理要求和职责。目的是为保证文件资料的适用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完整性,确保现场所用的文件、资料都是现行有效的,防止误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资料。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本公司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WJ3~10—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WJ/Z17~21、359~361—95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3.术语和定义
GJB9001B-2009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
4 职责
4.1 总经理应对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审批,对质量手册进行审批。管理者代表应对GJB9001C-2017和ISO9000标准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进行审批,并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进行编制。对GJB9001C-2017和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进行监控。
4.2 生产技术部是技术性文件和资料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文件的编制、审批、发布、更改、废止和归档等的控制和管理。
4.3 行政部是公司文件和资料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行政文件的编制、审批、发布、更改、废止和归档等的控制和管理,并对其贯彻实施进行监控。编制“文件清单”。
5 工作程序
5.1文件控制的范围
5.1.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b) 质量手册;
c) 程序文件、管理办法、工艺规程、验收规范、作业指导书、控制卡等;
d) 质量计划;
e) 与质量有关的外来文件;
f) 质量记录。
5.1.2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包括:
a) 设计文件;
b) 工艺文件、检验试验文件;
c) 技术试验报告、记录等(如设计评审报告等);
d) 与产品有关的外来文件(如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等)。
5.1.3与产品或质量有关的行政文件
与产品或质量有关的行政文件包括:
a) 公司行政文件;
b) 外来行政文件。
5.2文件格式及编号规定
5.2.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格式及编号
A、全部文件采码用A4幅面,当图样或表格不宜缩小时,允许采用其他幅面尺寸,可按翻开方向延伸。
B、所有文件必须编号,编号要简练,含义明确,避免重复,要体现公司标准体系的配合性和整体性,便于识别和检索。
                              
  
   注:企业管理标准号为★GJB9001C★ / Q。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层次表示方法为:第一层次文件为A;第二层次为B;第三层次为C;质量记录表示方法:★GJB9001C★ (公司简称)+章节编号+流水号。
C、出版形式:全套文件活页装订,除颁发合订本外,可按文件类别分单册颁发。
5.2.2技术文件和资料格式及编号,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执行.
5.3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和回收
5.3.1文件在生效前应经过批准,以确认文件是充分和可行的。
5.3.2质量手册由行政部负责组织编写,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行政部发放和回收。
5.3.3程序文件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写,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或由管理者代表审核并批准),行政部发放和回收。
5.3.4技术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的权限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设计阶段 文件名称 编写 审核 批准 存档
立项阶段 设计任务书或合同
立项报告 项目组长 部门负责人 技术主管 行政部
方案阶段 设计方案
方案评审报告 项目组长 部门负责人 技术主管 行政部
工程研制 产品图样
各种汇总表
制造与验收规范
研制工作总结
公司鉴定试验大纲
公司鉴定试验报告
可靠性大纲
质量审查报告
使用与维护说明书 设计人员

(下同) 

技术主管
(下同) 

行政部
(下同)
设计定型 设计定型申请报告
全套产品图样
各种汇总表
制造与验收规范
研制总结报告
各种计算书
使用与维护说明书
设计评审报告
工艺评审报告
定型鉴定试验大纲
试验报告
可靠性分析报告 设计人员
设计人员 


部门负责人
(下同) 


总经理
技术主管
(下同) 


行政部(下同)
生产定型 生产定型申请报告
全套产品图样
各种汇总表
制造与验收规范
全套工艺
全套工装图样
试生产总结报告
使用与维护说明书
工艺审查报告
定型鉴定试验大纲
试验报告 设计人员
设计人员
设计人员
试验人员 

部门负责人
(下同) 

总经理
技术主管
(下同) 

行政部
(下同)
5.3.5文件发放部门应确保文件使用部门都能得到适用版本。文件的发放、回收要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5.4文件的状态
5.4.1文件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对受控文件应在文件封面上加盖受控印章,并注明分发号,以保证能收回或更改纠正。非受控文件不再收回,不控制更改。
5.4.2档案部门应编写公司《有效文件清单》,各部门应有本部门的有效文件清单。
5.4.3因破损、代替而更新文件时,分发号不变,以旧文件替换新文件;因丢失而须补发文件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明已丢失的文件的分发号失效。
5.5成套技术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5.5.1在产品研制的各阶段应形成成套的文件,并视总体要求和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剪裁。
5.6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审签
5.6.1审签程序
技术文件的一般审查程序如下;
校核(审查)→{工艺会签(检查)}→标准化检查→审定→(质量会签)→批准
其中工艺会签在产品图纸上为工艺检查,其他技术文件上为会签,工艺会签与质量会签的审签手续,根据产品图栏和技术文件的具体内容和相应标准要求进行。
5.6.2审签内容与职责
5.6.2.1校核(审查)
核实和审查产品图纸和技术文件是否完整,结构、尺寸、技术要求及材料使用是否合理、完善,由生产技术部执行。
5.6.2.2审定
审定产品图纸和技术文件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完整性,由主管技术工作的领导执行。
5.6.2.3批准
核定产品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可行性,批准产品图和技术文件的实施,由负责技术工作的公司领导执行。
5.6.2.4标准化检查
进入工程设计阶段后(包括待参加质量评审及归档)的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应进行标准化检查,检查其是否符合现行有关各级标准,产品标准化是否符合要求,由标准化工程师执行。
5.6.2.5质量会签
1)质量会签的主要技术文件
a) 产品质量(可靠性)保证大纲;
b) 可靠性技术条件;
c) 产品技术条件;(顾客要求时)
d) 验收试验大纲;
e)  重大故障分析报告和纠正措施;
f) 功能特性分析;
g) 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
h) 特种工艺和工序的工艺规程。
以上文件由生产技术部或质量管理部会签。
2)质量会签人员职责。
a) 质量会签人员应着重审查技术文件中违反产品可靠性设计原则的缺陷,提出进一步改善可靠性设计的建议;
    b)审查是否符合有关质量文件和标准的规定,并将有关内容纳入质量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5.6.2.6工艺会签:
1)产品图纸的工艺会签主要根据零件、部件的工艺类别,由主管相应工艺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检查会签;
2)负责工艺会签的人员应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艺设计及现场工作经验。
5.7技术文件的状态标识
设计定型后、生产定型前的产品图样应在图样标记栏内填写“A”标记;生产定型后的产品图样应在图样标记栏内填写“B”标记;
5.8文件的更改和评审
5.8.1质量体系文件更改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更改由行政部负责,行政部对《管理文件更改申请单》进行评审,提出具体意见,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行政部执行更改,并保留文件更改内容的记录。具体更改办法见《文件和资料更改的控制办法》。
5.8.2技术文件更改
技术文件的更改,由更改建议人填写《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经部门技术负责人(或相应级别领导)审核,报公司技术主管(或相应级别领导)批准后,由档案部门的文件管理员执行更改,具体更改办法见《文件和资料更改的控制办法》。
5.8.3文件的评审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行政部应适时地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根据产品的变化需要,生产技术部应适时组织对有关技术文件进行评审;需要更新换版时,由行政部和生产技术部分别组织更新、换版。
5.9文件的保存、作废与销毁
5.9.1文件的保存
5.9.1.1文件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防止在保存期内损坏。
5.9.1.2本公司归档文件由档案部门统一保管。
5.9.1.3产品技术文件由行政部归档管理。技术文件应完整、成套。
5.9.1.4文件使用人、借阅人应爱护文件,不得在文件上乱改或作标记。
5.9.2文件的作废与销毁
5.9.2.1所有失效或作废文件由文件管理员及时回收,如需作为资料存留时,加盖“作废”印章,确保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5.9.2.2因某种原因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的文件,都应进行适当的标识。
5.9.2.3对要销毁的作废文件,由相关部门填写《文件销毁审批/实施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行政部派人与文件管理员一起销毁,并作好登记。
5.10文件的借阅与复制
5.10.1借阅人的权限:借阅自己编写的文件,不用批准。借阅本部门他人编写的文件,由本部门领导批准。借阅其它部门的文件,由有关部门领导批准。
5.10.2因工作需要,需借阅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时,应按规定权限进行审批,向文件管理员办理借阅手续。借阅须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5.10.3因工作需要,需复制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时,应按规定权限进行审批,向文件管理员办理复制手续。
5.11外来文件的控制
5.11.1行政部收到外来文件时,应进行登记、编号,并根据适用范围分发或借阅。
5.11.2各部门收集到的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最新版本,均应交行政部文件管理员统一登记编号、加盖受控印章后,分发到相关部门使用,并把旧版本收回加盖作废印章后存档。
5.11.3行政部文件管理员应及时把有关的外来文件填入《有效文件清单》。
5.12以软盘、光盘为媒体的文件的控制。
5.12.1标识
软盘、光盘应以名称和编号为标识,名称应以产品的名称、类别作为名称,编号方法可采用序号加年号进行编制。
5.12.2文件目录
对软盘或光盘中的文件应列出目录(文件名、编号、文件批准日期),该目录可直接写在盘上,也可写在专制的盛盘的袋封上。
5.12.3保存
应满足软盘、光盘的保存环境要求,防磁化、防潮湿、防霉变等。
5.12.4其他管理要求
对软盘、光盘的其它管理要求应符合本程序文件的规定。
5.13记录控制
作为质量记录的文件的控制,执行《质量记录的控制程序》。
6.监视和测量
6.1各有关部门主管应按月检查本部门文件管理工作;
6.2内审是对文件管理的全面检查、评价。当发现文件失控情况,主管部门应及时查明原因,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改进文件控制工作。行政部监督检查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
6.3行政部至少每半年一次检查本公司文件的管理。

 

质量记录的控制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质量记录管理的职责、基本要求和归档管理程序等。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控制质量记录,促使质量记录的管理标准化。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使用的各种质量记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程序中的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T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JB9001B-2009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
4. 职责
4.1 行政部对公司的原始记录的印制进行控制。
4.2行政部对质量记录的标准化负责。
4.3 各使用部门对质量记录填写的真实性、正确性负责,并妥善保管。
5. 基本要求
5.1   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记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收集和整理,要求能查询和追溯到产品开发全过程中的质量记录。
5.2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记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记录、整理和保管。
5.3   检验、化验、试验、产品合格证均由质量管理部负责记录、整理、保管。
5.4   生产技术部的质量管理活动记录、统计报表等由生产技术部负责整理和保管。
5.5  公司的工艺管理、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收集和归档。
5.6   产品售后服务记录由市场部负责整理和保管。
5.7   人员培训记录由行政部负责收集和归档。
5.8   质量记录按规定格式填写,要求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字迹清晰,能准确识别,填写内容正确、完整,不能任意涂改,乱画,须纳入档案的质量记录一律用兰黑或碳素墨水书写。
5.9经过有效策划按GJB9001B-2009标准所要求的主要质量记录见《原始记录目录》。
6.   质量记录的管理程序
6.1  质量记录所用格式由行政部统一管理。
6.2  质量记录标识分别采用统一编号进行标识。
6.3  质量记录的样表由行政部统一进行编目:《原始记录目录》,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的编目。
6.4  质量记录的借阅、查阅。
6.4.1 在公司内部职工,借阅、查阅质量记录按图纸资料借阅制度执行。
6.4.2 质量记录和合同要求需借出的记录,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签名和注明借还日期。
6.5   质量记录归档、存贮。
6.5.1 各部门质量记录、日常检验记录由各部门自行整理、保存,保存期根据公司对各种不同的原始记录的要求保存期保存,一般不得少于一年(有特殊要求的记录按特殊规定进行保存)。合同有要求时,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由市场部与顾客商定。
6.5.1.1生产性批准文件、工装记录、采购订单和修改单的保存时间应在产品(或产品系列)先行生产和服务中规定的有效期再加上一个日历年。除非顾客有特殊要求。
6.5.1.2质量运行状态记录(控制图、检验和试验状态结果)应在其产生的当年和下一个日历年予以保存。
6.5.1.3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保留三年。
6.5.2 质量证明文件,由生产技术部收集、整理,每年归档保存,保存期三年 。
6.6   质量记录的保管处理
6.6.1 质量记录应保存在干燥、防潮、防火、防蛀、防损坏的环境中。
6.6.2 各部门的各种质量记录,应根据不同性质,分门别类进行登记。
6.6.3 各部门保管的质量记录,保存期满后,由各部门的专职人员集中销毁,处理前,必须经部门主管领导批准。 
7.相关文件
7.1《文件控制程序》
7.2《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8.  原始记录与表格
8.1原始记录清单


管理评审程序
1.范围 
  管理评审是公司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以确保质量体系持续地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本文件规定了最高管理者(总经理)对质量体系进行管理评审的职责和工作程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文件的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款。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然而鼓励根据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JB 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JB9001C-2017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
4.职责
4.1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
4.2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的具体组织准备工作;
4.3行政部负责管理评审的记录,并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4.4行政部负责对管理评审提出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4.5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5.工作程序
5.1管理评审计划
5.1.1管理评审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当社会环境、市场需求及公司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顾客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应进行管理评审。
5.1.2管理者代表于每次评审前一个月组织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评审时间、评审目的、评审范围、评审重点、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5.2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建议,各归口管理部门拟制相关报告(报告应从不同角度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作出评价)。
a)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内部审核报告和外部审核情况的报告(应说明审核基本情况、审核结论、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完成情况、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及改进建议);
b)顾客反馈,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报告;
c)过程业绩,关于过程监视和测量的报告;
d)产品的符合性,关于产品符合性的报告(主要是最终产品,也应包括采购品和半成品);
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关于改进情况的报告;
f)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情况,关于改进情况的报告;
g)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如关于市场变化和内部管理情况调整是否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报告;
h)改进的建议;
i)质量成本报告。
5.3管理评审的实施
5.3.1行政部协助管理者代表作好管理评审的组织工作,包括督促相关部门准备文件、安排会议时间、地点,并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5.3.2最高管理者主持评审会议,与会人员对各项提供评审的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及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
5.3.3最高管理者在充分听取与会人员各方面的意见后,对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给出结论性意见。
5.4管理评审输出
5.4.1管理评审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改进措施;
d)对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方针、目标的基本评价。
5.4.2行政部根据最高管理者的结论性意见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它应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方针、目标的基本评价,最高管理者根据评审情况提出的各项改进要求,并应明确责任部门、改进目标和完成的时间。该《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发至公司各部门。
5.5改进措施的跟踪验证
5.5.1对《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改进事项,行政部负责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并将跟踪验证记录报行政部。
5.5.2若改进涉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行政部负责按《文件和资料更改的控制办法》作出更改。
5.6记录的保存
行政部负责保存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和《管理评审报告》及跟踪验证记录。
6.管理评审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a)外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作为对管理评审的测量手段。当外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与管理评审的评价有较大差别时,应检查管理评审过程的有效性;
b)顾客满意度评价管理评审的有效性。
7.相关文件
7.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2《文件和资料更改的控制办法》
8.质量记录
8.1《管理评审计划》
8.2《管理评审报告》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以满足相应岗位规定要求。
   适用于公司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的培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JB 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JB9001C-2017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
4. 职责
4.1 行政部负责组织编制各部门的《岗位职责说明书》。
4.2行政部负责职工培训计划的制定及监督实施,负责上岗基础教育,负责员工能力的考评,负责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4.2 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4.3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各部门培训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5. 工作程序
5.1 人力资源配置
5.1.1 各部门领导负责编制本部门的《岗位职责说明书》交管理者代表审批。明确该岗位工作人员学历、技能、培训及工作经历的具体要求。
5.1.2 行政部负责编制各部门(负责人)的《岗位职责说明书》交总经理审批。
5.1.3 经审批后的《岗位职责说明书》交行政部作为人员选择、安排和考评的主要依据。
5.2 基本培训需求
5.2.1对各级管理者以及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人员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有关质量管理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考核,并按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5.2.2 新职工培训内容包括:
5.2.2.1上岗基础教育:包括公司概况、公司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产品的常识等培训内容,在入公司一个月内,由行政部组织进行;
5.2.2.2岗前技能培训:包括所在岗位相关作业文件、相关设备性能、操作过程、现场实际作业及出现紧急情况时应变的措施等培训内容,由所在部门领导组织进行;
5.2.2 检验人员培训的内容包括:
5.2.2.1统计技术(抽样方案)、检验基础知识的培训;
5.2.2.2由质量管理部领导进行培训,在上岗前实施,合格持证上岗。
5.2.3 采购、营销、仓管人员培训的内容包括:
5.2.3.1采购人员需经过采购物资技术要求、采购基础知识的培训;
5.2.3.2营销人员需经过成品相关知识、营销基础知识的培训;
5.2.3.3仓库管理人员需经过库存物资的质量特性、仓库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
5.2.3.4以上人员的培训由所在部门的领导进行,在上岗前实施。
5.2.4 内审员的培训内容包括:
5.2.4.1 ISO9000知识、审核知识培训;
5.2.4.2由外部培训机构或认证咨询机构进行培训,发相应内审员证书。
5.2.5 特殊工序的培训内容包括:
5.2.5.1特殊工序、工序人员培训;
5.2.5.2由所在部门领导进行培训,在上岗前实施,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2.5.3驾驶员、焊工、行车工等需取得相应的外培合格证。
5.2.6 管理人员的培训
5.2.6.1新进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入公司一个月内由行政部组织进行。
5.2.6.2 由行政部组织每年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质量意识及质量管理知识进行培训。
5.2.7 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
5.2.7.1专业技术及相关的新理论、新概念等的培训,由生产技术部领导指定培训老师,在上岗前实施。
5.2.7.2由行政部组织每年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质量意识及质量管理统计知识进行培训。
5.2.8 转岗人员培训:同5.2.1。
5.2.9 在岗人员培训:岗位技能的加深及强化,按培训计划实施。
5.3 培训计划及培训的实施
5.3.1 行政部每年12月份,根据本年度各部门反馈的意见、基本培训需求及公司发展方向,制定下年度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对象、时间、内容、老师、教材、培训考核方式等内容),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到各部门,并督促各部门按计划执行,其中公司内部培训老师的资格应经公司领导领导授权。
5.3.2 每次培训应进行记录,包括时间、地点、老师、内容及考核成绩。培训后相关部门将培训签到表、记录表及相关试卷(考核记录)等报送行政部。公司员工如能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据,并经培训老师认可,可免去相应的培训项目,行政部负责将相应的书面材料放入员工培训档案。
5.3.3 行政部应建立员工的培训档案,妥善保管。保存期限为员工离职后一年。
5.3.4 计划外培训可由相关部门提出书面的培训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5.4   培训的有效性评估
5.4.1 每年年底由行政部组织,对各部门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培训的有效性,征求改进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的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
5.4.2 培训的有效性评估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5.4.2.1培训课程本身的评估,包括教材、场地的准备、教育水平、方法、时间等;
5.4.2.2学员考核成绩评估,包括笔试、面试、现场提问、答辩、心得报告等的评分或评级;
5.4.2.3学员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5.4.2.4工作绩效评估,包括培训前后合格率、返工率、计划完成率、工作效率等的差异。
5.4.3 行政部针对当年开展的所有培训项目具体情况,征求各部门意见进行综合评估,作为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的依据。
5.4.4 行政部可随时对公司各部门员工进行现场考核,发现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需及时安排补充培训并考核,或转换工作岗位,使其具备的能力与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6.  支持性文件
6.1 《岗位职责说明书》
7  相关记录
7.1  培训计划
7.2  培训记录
7.3  培训计划完成情况检查表
7.4  员工培训档案。

设备控制程序
1.范围
  为了确保工序能力,应对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按规定要求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具有持续、稳定、符合规定的能力。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生产设备的管理和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T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术语和定义
3.1 设备能力:设备本身所具的加工能力。
4 职责
4.1 生产技术部负责全公司生产设备的归口管理,统一进行设备编号,建立全公司设备的明细表;负责设备的大中维修及小修。
4.2 生产技术部设备操作者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点检。
4.3生产技术部负责提供设备采购和改造所需的技术文件和图纸。
5 工作程序
5.1 设备的采购和改造
5.1.1设备采购和改造计划由生产技术部根据生产需要提出年度设备购制计划,经总经理审批后实施。因产品开发,工艺改进或技术改造需要,要求采购或改造设备的由生产技术部提出技改计划,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1.2 市场部组织相关部门联系、考察供货商,并负责签订购买合同。对、重要设备,会同生产技术部等部门联合考察。
5.1.3 改造设备,由生产技术部提供技术资料和详细的改造方案,生产技术部组织实施改造。
5.2 设备验收
5.2.1 开箱验收:由生产技术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开箱,并验收设备资料、工具、主机及随机附件并进行记录会签。
5.2.2 安装、调试由生产技术部组织,质量管理部参加,车间相关人员配合,合同规定制造商承担安装调试的,由设备主管协助制造商安装调试。重大技改项目设备安装调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人组织实施,各部门配合。
5.2.3 设备验收,由生产技术部设备主管组织工艺主管、现场工程师、质量主管 、生产主管、相关检验员、维修人员参加,设备主管填写《设备验收记录》并会签。
5.2.4 重大技改项目验收,由项目负责人申请,主管副总组织验收(情况特殊的由总经理、有关专家、制造商代表组成的验收小组验收),相关各部部长.、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
5.3 设备及固定资产管理
5.3.1 本企业所有生产设备及固定资产都要进行分类编号。
5.3.2 财务部要建立一份设备及固定资产总台账。
5.3.3 设备的封存与启用、移装、借用与调拨、报废等均执行动态的管理,有明显的标识。
5.4  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
5.4.1 所有设备,在使用前均应验证其准确度和精密度,确保使用中持续保持其完好的工作状态,合格后方可使用。
5.4.2 所有使用设备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持证上机,实行定机定人制度,确保正确使用。
5.3.3 生产技术部应制订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认真贯彻设备三级保养规定以确保持续的过程能力。
54.4 操作者应认真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每班上班前,应按规定对设备加油润滑、清理等。每周末应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扫、擦试和涂油。
5.4.5 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按计划进行。
5.5 设备的修理
5.5.1 设备修理必须按计划进行。生产技术部应根据生产情况和设备运行期限制订设备的小修、中修、大修计划。
5.5.2 设备小修理:应按计划清擦设备,部分拆除部件,更换和修复少量已磨损的零件,调整紧固机件,保证设备正常使用,运转至下次计划修理。
5.5.3 设备中修理:按生产技术部分解体,修复和更换磨损零部件,进行局部刮研达到加工零件的工艺要求,校正机器的坐标,以恢复并保持设备精度、性能、效率至下次计划修理。
5.5.4 设备大修理:应按计划全部解体,修理基准零件和修复磨损、腐蚀、老化及丧失工作性能的零部件,全部重新喷漆,恢复设备规定的精度、性能和效率。
5.5.5 设备故障修理:生产班组应将设备使用中出现故障以书面形式报告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收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现场调查,如超出生产班组维修能力的修理,应即时下达临时性修理计划。生产技术部应按临时修理计划组织及时进行维修。
5.6 重点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5.6.1 重点设备主要指价值很高的设备、用于工序或特殊工序的设备或能力不充足的瓶颈设备。生产技术部应根据生产、质量、成本、安全、维修五方面的因素制订出重点设备清单,对重点设备做明显标识。
5.6.2 重点设备应做到维护保养、计划检修、备件供应、技术改造和人员配备五个优先,定人定机 。 
5.6.3 行政部负责对重点设备的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合格后发给上机操作证,凭证上机操作,确保操作人员的素质。
5.7 设备的档案管理
5.7.1 设备从设计、购置(制造)、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等全过程所积累应保存的资料、原始凭证、工作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等文件资料。
设备档案按每台设备建立档案并进行编号,以便查用。
6  相关文件
   《测量和监控设备控制程序》
7  原始记录
7.1设备台帐
7.2设备维护计划
7.3设备维护记录
质量信息管理程序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内部及外部质量信息沟通管理机构与职责,管理程序和要求,检查和考核。目的是:及时掌握产品生产的质量情况及使用过程的效果,掌握用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本办法适用本公司内部及外部质量信息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程序中的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T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 术语
3.1重大质量信息:指发生公司停产,造成公司重大质量事故,顾客要求索赔,或严重危害公司信誉的质量信息。
3.2较大质量信息:指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影响产品主要性能及生产进度,顾客反映强烈的质量信息。
3.3一般质量信息:除重大质量信息及较大质量信息以外的质量信息。
3.4内部质量信息:产品技术质量信息;产品制造过程质量信息;管理质量信息;工作质量信息。
3.5外部质量信息:外购器材、外协件质量信息;产品使用过程质量信息;上级部门质量信息;国内外同行业质量动态信息;产品市场抽查质量信息。
4. 职责
4.1公司外部信息统一由行政部负责接收及内外传递。
4.2公司质量信息统一由质量管理部负责接收及内外传递。
4.2.1对公司质量信息进行分解,组织重大质量信息的处理、协调;
4.2.2对公司质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4.2.3组织检查、考核全公司质量信息管理工作;
4.2.4收集、储存全公司重大质量信息沟通,建立质量信息档案。
5. 内部及外部质量信息沟通的管理要求
5.1通过质量例会进行内部沟通。
5.1.1由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每月召开一次质量例会,总结一月以来的产品质量、工作质量、质量体系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的措施;
5.2由公司部行政部组织通过看板、标语对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好人好事进行宣传。
5.3各部门每月对本月的质量方针、经营目标、工作计划、质量目标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整改的措施并形成书面报告,交总经理作为下一步工作策划的依据。
5.4  通过质量信息进行内外部沟通
5.4.1 “质量信息”的填写必须准确、清楚,签字手续齐全。
5.4.2  质量信息的传递、处理应及时,公司内质量信息处理不得超过8小时,公司外质量信息不得超过24小时。
5.4.3  质量信息管理必须形成闭环管理,信息反馈及时,每份质量信息量必须有“质量信息回执单”。
6. 质量信息处理程序
6.1 公司内质量信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班组(室)的质量员要及时报告部门领导。部门负责人收到信息后及时进行调查,分解处理,填写“质量信息传递卡”,一式三份,一份发往信息中心,一份发往责任单位,一份部门负责人存档。
6.2 公司外用户使用过程的质量信息:由质量管理部填写“质量信息传递卡”,一式二份,传递到责任单位处理。认真对质量信息进行分析、落实,制定纠正措施,组织实施。纠正措施完成后要进行效果验证,验证结果报告生产技术部。
6.3 外部质量信息由各责任单位进行整改落实后,将整改反馈信息交给生产技术部进行审核然后交行政部,由行政部归口对外进行信息反馈。
6.6 外部重大质量信息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召开分析会,制定整改措施,由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6.7 外购器材、外协件的质量信息由生产技术部归口进行信息传递,要求外购器材、外协件的供应单位进行整改,提出整改措施,整改情况及时反馈回公司。
7   记录与表格
质量信息台帐
质量信息传递卡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产品要求的确定及评审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其目的是为了掌握顾客需求,及时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和产品,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
适用于顾客要求的识别、产品要求、产品销售合同或订单的评审与顾客的沟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程序中的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T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JB 9001A—2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JB9001C-201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
常规合同:针对本公司定型产品的定货要求合同。
科研合同:常规合同以外的销售合同,包括新产品开发合同及对定型产品有改进要求的合同。
4 职责
4.1 市场部负责合同的评审与管理;组织协调合同评审活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负责评审外购物资的采购能力。
4.2 生产技术部负责评审生产能力及交货期限,质量管理部负责评审产品的检测能力。
4.3市场部负责评审生产成本和价格。
5 工作程序
5.1 合同的承接:市场部人员进行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向顾客介绍公司产品,提供有关资料。
5.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5.2.1市场部应明确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产品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其它的附加要求。
5.2.2生产技术部应明确产品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产品的用途;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5.2.3应以书面文件表述、洽谈和接收合同标书。如顾客电话、信函联系等口头订单应做好记录,必要时经顾客认可。
5.3 合同的评审:
5.3.1合同承接后,市场部对产品的数量、交货期、价格等进行复审,主要注意质量要求、价格、交货期、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法》等。
5.3.2合同评审可以会议或会签、征询意见等方式进行,由市场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必要时由总经理主持。
5.3.3评审的内容主要:
5.3.3.1产品的技术、质量要求是否合适、完整、准确;
5.3.3.2产品的技术、质量要求能否在制造和质量检测中予以落实或提出需解决的问题;
5.3.3.3质量保证要求哪些是新的,不熟悉的,本公司缺乏经验的以及超出常规的特殊要求,并加以充分理解。
4.3.3.4本公司现有条件是否有满足合同要求的能力;
5.3.3.5分析产品结构、质量要求、交货期限和产品价格,评估本公司工艺、设备、人员、采购、供应和研制周期、成本及利润,研究能否接受顾客的要求。
5.3.4合同评审中有争议的部分条款由市场部与顾客协商一致后方允许签订正式合同,如不能达成一致,需作让步时,应报总经理批准。
5.4  合同的批准:合同评审后,应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允许签订正式合同。
5.5 合同的修订: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发生变化,不论是顾客还是本公司提出合同修改时,本公司销售人员应以书面形式与顾客联系,协商解决办法,达成双方都认可后方可修改。并将合同更改内容及时通知或书面传递到相关部门。
5.6 合同的管理
5.6.1 正式签订的合同,本公司至少应持有一式两份分别存市场部和财务部。在合同执行完毕后次年第一季度内由市场部整理存档保存。
5.6.2 市场部应指定专人进行合同管理。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
5.6.3 特殊合同评审记录,应附在合同后面一并存档。
6  记录表式
6.1 合同评审记录表
6.2 合同台帐
采购控制程序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采购物资的质量控制的职责、控制要求、控制程序。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采购产品质量符合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原材料、采购件、外协件的采购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程序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文件。
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JB 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  术语
3.1 原材料:是指构成本公司产品实体的原料和材料的统称。
3.2 采购件:是指本公司产品生产所需,而由其它供方设计制造的零部件,通常为标
准产品。
3.3 外包:
4.职责
4.1 市场部是采购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采购计划。
4.3 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采购物资的有关技术标准。
4.4  市场部负责编制合格供方名录。
4.5  库房负责采购物资的保管。
5  工作程序
5.1 采购物资分类
5.1.1 A类物资:对产品质量有直接重大影响的,定为类,简称一类物资,属于重点控制对象;
5.1.2 B类物资:对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定为重要类,简称二类物资,属介于重点和一般控制之间;
5.1.3 C类物资:对产品质量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或间接影响的,定为次要类,简称三类物资,属一般控制对象。
5.2  采购物资供方的确定
5.2.1采购物资供方应具备的条件:
5.2.1.1有与本公司进行良好合作的愿望,并具有法人资格;
5.2.1.2具有足够的供货能力,能保证批量进度要求;
5.2.1.3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尤其是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及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的综合素质较高。
5.2.1.4采用顾客选定的采购物资供方不能免除公司确保采购物资供方提供的材料或物资、服务质量的责任。
5.2.2 选点的基本原则
5.2.2 .1选点的基本原则是价格相同时,质优者先;质量相同时,价廉者先;质量价格相同时,临近者先;每项产品确定2-3个供方,做到货比三家,择优定点。
5.2.2 .2所有的生产用材料或物资必须符合政府安全、环保等方面法规的规定。
5.2.3采购物资供方的考察
5.2.3.1凡、重要采购物资,依据技术要求,由市场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考察。特殊情况没有进行考察时,填报“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表”,经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等部门会签后,交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5.3.3.2一般采购产品由市场部组织有关人员对供方进行考察,并填写“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表”,由相关部门会签后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5.3.4、市场部应根据评价的结果编制合格供方名录,作为选择供方和采购的依据。
5.3.5、对顾客要求控制的采购产品,应邀请顾客参加对供方的评价和选择。
5.3  供货合同签订
5.3.1 经过初试和小批量试生产考核合格的采购物资供方,方可与之签订合同,确定为合格定点采购物资供方。签订合同时,应把质量条款作为合同的核心内容,明确质量要求、技术标准、采购物资供方对质量应负的责任,同时还应明确验收方法及标准,注明出现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5.3.2因采购物资供方提供产品而造成本公司经济损失和本公司产品形象及公司信誉造成了不良影响的,应进行质量索赔。
5.4 采购计划的编制
5.4.1 计划编制的依据:采购的技术标准;产品质量验收协议(要求);本公司产品的销售计划;合格供方名录。
5.4.2.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价、交货期、技术标准、重要度类别,一类和用量较大的二类还应列出合格供方名称。
5.4.3计划类别:分年度采购计划、月度采购计划、临时采购计划。
5.4.4计划的批准:采购计划由采购计划员编制,总经理审核后实施。
5.4.5 计划的更改:采购计划的更改、调整程序与采购计划的编制相同。
5.4.6 采购计划必须择优定点采购质量符合采购文件和合同要求的产品。
5.5   采购物资进入公司验证
5.5.1 采购物资进入公司验收由质量管理部负责,并做验收结论。
5.5.2 经验收不合格的物资,由外检人员开具“不合格品通知单”,由市场部办理退货。库管员应对不合格物资做出明显标记,隔离存放。
5.5.3质量管理部应保持采购产品的验证记录(见4.2.4)。
5.5.4采购新设计和开发的产品
组织应对采购新设计和开发的产品实施控制:
a) 采购项目和供方的确定应充分论证,并按规定审批;
b) 在技术协议书或合同中,明确对供方的要求;
c) 产品经验证,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5.6 采购物资供方的评定考核。
5.6.1 市场部应对采购物资建立供方供货质量台帐,内容包括采购物资供方的供货质量状况,及时准确反馈产品质量问题。
5.6.2 每年由市场部组织,生产技术部、车间、质量管理部等部门参加,对供方的产品质量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对采购物资供方进行分类及考核。
5.6.3 根据评定结果,由生产技术部编制“合格供方名单”,作为签订供货合同的依据之一。
5.7  采购物资的保管和发放
5.7.1 采购物资入库、保管、发放由仓库归口管理。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确保采购物资安全可靠。
5.7.2采购物资应按其性质、牌号、型号、规格或等级分类保管。对易燃、易爆、剧毒、贵重物品应按其属性隔离保管,其环境、安全应满足采购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5.7.3对储备的采购物资应定期进行盘点,除盘盈、亏外,还应对易老化和规定储存期的物资,按规定期限从库房剔出隔离或听候处置。以已经超期的物资,应重新进行复验。
5.7.4 采购物资发放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严防混料、错料事故发生,产品出库须带有合格标记或质量证明的文件。
5.7.5对有批号要求的采购产品,应按批号发放。
6  质量记录和表格
6.1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表
6.2合格供方名单
6.3供方质量保证评定表
6.4采购计划
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生产过程控制的职责、控制要求、报告和记录、检查和考核。目的是对生产过程的策划和实施进行控制,对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各项因素(人、机、料、法、环等)进行控制以保证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适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程序中的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T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  定义
3.1重要过程:必须进行重点控制的过程。
3.2特殊过程:过程结果不能完全通过对过程结果的验证加以确定的过程(要求预先鉴定过程能力的过程)。
3.3质量控制点:在质量活动中需要重点进行控制的对象或实体。

 

★CRCC认证★AS9100认证★重庆CRCC认证★四川CRCC认证★重庆AS9100认证★四川AS9100认证★重庆CURC认证★四川CURC认证★重庆ISO39001认证★四川ISO39001认证★重庆CCS认证★重庆IATF16949认证★

成都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三街218号1-10-8    重庆公司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北滨二路538号7-8-4